2008年,中国联通收到了美国数据库企业甲骨文(Oracle)的一纸罚款通知,后者张口就要6000万人民币。
当时,甲骨文是中国联通的数据库供应商,后者的计费、结算、缴费等核心业务都搭载在甲骨文数据库上。按照甲骨文的售卖方式,除了购买软件时按服务器数量支付一次性费用,每年还需要交大概22%的技术服务费,一旦采购新版本的软件,还得额外付费。不过,中国联通嫌服务费太贵,一直没交。
后来,联通有意采购甲骨文的新产品,但后者提出先交清欠下的服务费,这就是“罚款”的来源。最终,联通不仅乖乖交了罚款,还继续购买了它的产品。
众所不周知的是,甲骨文其实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软件公司。2008年,仅在通信行业,甲骨文就覆盖了18家省级以上的通信公司,包括中国移动和上文的中国联通。
和芯片、操作系统一样,数据库曾是国内公司被“卡脖子”的重灾区,也是甲骨文在中国大赚特赚的原因。
2001年,甲骨文在中国总收入增长超过32%,远高于其全球25%的增速。同一年,美国《商业周刊》杂志给国内大公司CEO的薪酬排了个名,甲骨文CEO拉里·埃里森以7.06亿美元名列榜首,比第二位的JDSUniphase光纤公司CEO约瑟夫·斯特劳斯足足多出来6个亿。
和如今国内在芯片制造等环节面对的围堵类似,以数据库、服务器为代表的底层软件技术,一度中国科技领域的重大短板,而在这个普通消费者并不熟悉的领域,也经历过一场长达十多年的漫长攻坚。 甲骨文的中国故事
2002年,拉里·埃里森做客央视《对话》栏目,一度口出狂言[2]:“我们(在中国)的目标是既垄断又不违法。”
作为在微软如日中天的年代当过全球首富的人,拉里·埃里森一贯性格张扬口无遮拦,喜欢买飞机玩游艇,说过不少类似“我代表全人类向比尔·盖茨宣战”这种话。1997年,其第一本自传出版,作者迈克·威尔逊(Mike Wilson)将传记定名为《拉里·埃里森与上帝的不同点》(The Difference Between God and Larry Ellison)。